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

寫作的創意教學


發表於97.01.23國語日報~寫作的創意教學 陳麗雲

自從學生語文能力下降的警訊傳來,各界大鳴大放的嘩然討論,一時蔚為風潮,取而代之的是更多關注於語文教學的眼光,尤其是作文教學,更是奪去眾人眼光的耀眼之星。台北縣市紛紛增加一至二堂的國語課(台北縣本學年度正式明文規定國語課增加二節),希冀能從基層教育提升學子們的語文表達能力。
語文是國家的命脈,是學習所有學科的基礎,作文更是語文能力高度的綜合展現,它是一種「活化」的知識應用,是內心思維感知的轉化顯影,更是個人經驗反思的意義書寫。「情動於中而發於言」,作文既然是一種表達思想感情的產物,所以,每一個人應該都會寫文章,它應是始於文字的探索,終於生命境界的追尋。是故,筆者一直認為,寫作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寫作是個人生命軌跡的紀錄,以書面記錄真摯實在的情感,以文字烘焙生活的點滴,為每個人所走過的曾經,留下深刻的感動。
增加授課時數真的能有效提升學子的語文能力嗎?這或許需要經過時間歲月的洗禮才能驗證。筆者在小學教育現場執教近二十載,深深相信,大凡有效能的好教學不是只光靠時數積累便能成就的,重要的是需先攫住學生目光,引發他的學習動機與興趣,教學才能輕鬆而有效益。是故,生動活潑的創意教學便是挹注作文的首要大功臣,激發學子學習的慾望與新奇的創意,唯有揮灑創意,海闊天空的恣意想像,才能讓寫出來的文章新穎而深刻。
作文真有那麼難嗎?這是錯誤的刻板印象。許多孩子一看到作文題目便一個頭兩個大,或是不知如何下筆,或是文章呆板、文不對題,腸枯思竭想不出來,甚至思索著什麼樣的答案才是老師要的、才是標準的。要寫出一篇動人的好文章,不是先想「怎樣寫才是標準、正確的?」或是「我要寫『好』它」,而是如實寫出屬於個人心中真摯的情感與想法,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個人經驗與歷練更是不盡相同,訴說的故事更是迥異,這便是創意的獨特性。寫出屬於自己的所思所感,文章才能生動深刻,文章唯有先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就作文教學來說,如果要求學生寫出「完美」的文章,其實就是加給「創意」的桎梏,換言之,要談寫作教學裡的「創意」,第一把金鑰便是要改變師生對寫作教學的態度,鼓勵孩子大膽勇敢的寫出自己。
創意是埋藏在人類腦袋裡的金礦,是我們與生便俱來的獨特超能力,可以變化出奇,可以「無中生有」、「有中生有」,閃耀智慧的光芒。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寬廣的,它比意志力強過幾百倍,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作文教學就應引導學生思緒自由自在的發揮想像,把僵化制式的觀念丟掉,拋棄桎梏,讓想像力馳騁奔放,學會聯想,用「心」和「新」的角度看待世界,才能揮灑創意的種子。
人若長時間生活在某一種文化下,對各種事物的看法就會固定化,這種固定化的枷鎖是創意的最大殺手,我們發展創意豐富的想像力,便要發揮聯想打破這層隔閡。當我們聯想時,思考方向可由事物的相似處、相近處、相對處展開聯想。將聯想的心理距離拉得越遠,創意的層次便會越高。例如:我們常說:「天氣好熱。」這是大家很熟悉的說法,屬一般敘述句。如果我們換成說:「火紅的太陽以他的熱情親吻了妹妹,在她的臉頰留下了二顆紅蘋果。」或是「天氣好熱,連風都不知躲到哪兒去避暑了?」將太陽擬人,親吻了妹妹的臉,所以妹妹圓潤潤的臉龐變成紅通通的,好像蘋果一般;或是連清涼的風兒都想躲去避暑,可見天氣真是熱到極點了呀!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更具體生動,更形象化了呢?又如:「爸媽每天辛苦的工作,有時忙到連晚飯都沒吃。」描寫父母披星戴月的辛勞;若寫成:「我睡了,那碗飯還沒睡。」忙碌的爸媽直到夜深,「我」去就寢了,他們卻還未吃飯,讓那碗飯還「醒」著。這樣的說法是否更傳神的表達心疼父母奔波的辛勞?是否讓句子更能打動人心,傳達文字的美感與高度的創意呢?是故,海闊天空的聯想便是開啟創意的第二把金鑰。
運用聯想發展屬於自己的擴散性思維,這便是創意的獨創性。也就是說,創意應該是有獨特新穎性,當大家都普遍這麼千篇一律使用的時候,創意指數便下降了。聯想時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找出他們的相似點,觀察事物之間的細膩處。這時,善用比喻是最好的,如「圓的聯想」,想到圓,你會想到什麼?
同樣的東西,不同的人看來,腦子裡會湧現各式各樣的聯想,正如一滴水,在各種彩燈的照耀下,會顯示出各種顏色一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創意正是蘊藏這樣豐富多樣的源泉。如果把「圓」聯想成像「球、元寶、月餅、爸爸的啤酒肚、小妹妹的臉蛋……」這些具體的東西,這都是對的,都是有創意的。然而,若能想到「圓」像數字「0」,代表抽象的「開始」;圓像句號「。」,代表「結束」;甚至想到「圓滿、空虛、充實、一無所有、豐滿充盈、成功者的花環、失敗者的陷阱……」,這樣的聯想就將創意發揮得淋漓盡致,寫作的造詣與創意的指數就更高了。
好的作文,立足於知識的正確性,發皇於見識的深刻性,是高度語文能力的展現,必須從小紮根奠定基礎。值此知識經濟資訊爆炸的時代,過往的「背誦」和「記憶」已愈發不能滿足這創意的時代。掌握「寫出自己」、「聯想」二把金鑰,以文字來記錄生活平凡的感動,以聯想餵養澆灌,認真的把「胡思亂想」經營成「與眾不同的創意」。乘著想像的翅膀,帶著驚奇和創意快樂的去四處張望,以文字來烘焙情感,為生命留下一份美麗的紀錄,寫作會是一件幸福又美麗的事。

作文教學的修辭藝術


發表於96.05.02國語日報

引導語的設計藝術

發表於95.07.19國語日報~ 引導語設計藝術 陳麗雲

教學設計巧在藝術,引導語設計藝術貴新穎、富創意,活化教學課程,使教學成效更彰顯,呈現多元化語文教學風貌。
「九年一貫」講究創新的教學方式,重視活潑的生動課程,給予教師許多揮灑創意的空間。教師為了達至教學目標,常會嘔心瀝血、挖空心思設計教學活動,希冀透過深入淺出的引導方式讓孩子們學習。引導語是攸關教學成敗的教學設計。好的引導語,能促使學生產生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的去獲得知識。所以,教師實應掌握引導語設計藝術。
一、引導語設計的基本要求
引導語設計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便是盡量在字裡行間引發學生興趣,使所用的文句,盡可能攫住學生目光,捉住學生的心。所以,引導語應注意的基本要求有三:
(一)引導語的設計要有針對性
「針對性」是指針對教學內容形式設計及針對學生實際設計而言。針對教學內容形式設計,可從教學內容出發,內容則盡量喚起學生情感,發揮「引而弗牽,導而弗抑」的功能;針對學生實際設計是須考慮學生年齡、配合認知心理發展、學生興趣愛好等,以說故事或遊戲吸引學生興趣。
(二)引導語的設計要有啟發性
強烈的學習慾望才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教師為使學生產生強烈學習慾望,便須運用啟發性教學,以滿足學生渴求知識和掌握知識的慾望,積極主動學習求知。
(三)引導語的設計要有趣味性
唯有笑的唇,才能帶著創意而來,課堂上充滿笑聲,學生願學、樂學,趣味性是絕對不可或缺的。趣味性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使教學活動充滿積極性。
二、引導語設計藝術的方法
引導語設計藝術方法有多種,筆者本文聚焦於國小語文教學較實用方法:
(一)故事式導語
故事式導語是採用寓意深刻的故事導入學習主題。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教師的教學語言繪聲繪色說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引導語方法。如介紹「雙關」修辭時,可以運用「故事式導語」:
美國第38任總統福特說話時很喜歡用「雙關」。一次,他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我是一輛福特,不是林肯。」(林肯既是美國傑出的總統,又是一種最高級的名牌汽車;福特則是當時普通、廉價而大眾化的汽車。福特總統這樣說,一則表示自己謙虛,二則是為了突顯自己是大眾喜歡的總統。)福特總統幽默的使用「雙關」,適時的讓緊張的氣氛詼諧不少。
又如介紹「誇張」修辭時,可說個幽默故事導入:
曾經有一群來自各國的年輕留學生,聚在一塊兒舉行「吹牛比賽」,介紹自己國家盛產的水果,並且公開投票,看誰是名符其實的「吹牛大王」。大部分的留學生都直接說出他們的水果是如何的甜、如何的香、如何好吃,如何的誘人……,讓人聽了千篇一律,有點呆板。只有一位台灣留學生吹牛最成功,最受歡迎,他說:「很多各國觀光客,都知道台灣的香蕉舉世聞名,然而就是沒吃過。有一次終於有機會到台灣旅行,興奮的一落地,第一件事就是衝去買香蕉。吃完了香蕉,立刻有一群蜜蜂圍繞他們的嘴巴飛,你們猜猜看,那群蜜蜂在做什麼?原來要準備釀蜜。」這位留學生的話甫說完,全場即報以熱烈掌聲,公認他是「吹牛冠軍」。
(二)懸念式導語
懸念式導語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目標,將所講授問題化為懸念,使學生產生追根究底的探究急迫心理,或以提問引導學生產生豐富類比聯想。如:
小朋友,你對於圓不會陌生吧?在數學課上,在日常生活中,圓幾乎無處不在的伴著你,圍繞你左右,它真可說是你的好朋友了。
你想:圓像什麼?是像元寶?還是像月餅?是像爸爸的肚子?還是像小妹妹的臉蛋?是像空虛?還是像充實?是像一無所有,還是像豐滿充盈?是成功者的花環?還是失敗者的陷阱?是代表結束的句號?還是代表開始的零呢?每個人看同樣的「圓」,卻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展開想像的翅膀,你說:圓像什麼?
自由聯想是語文教學的重心,以「懸念式」使學生產生好奇探索的心理。又如:
你有沒有這樣美麗的經驗?當我們漫步在花叢小徑,欣喜得發現小花在對著你招手,小草在向你問候。你有沒有這樣浪漫的邂逅?當我們徜徉在海邊傾聽浪濤,感覺大海正對著你唱出悠揚的樂曲,忽而低吟,忽而高亢,像極了一支交響樂隊。你想過嗎,為什麼世界充滿了如此美麗神奇的奧妙魅力呢?
(三)引用式導語
引用式導語是引用語教學內容相關的名言、警句、詩詞、成語、對聯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如:
人生一路,處處關「情」。親情、友情、愛情,無不讓生命充滿感動與絢麗。「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親情的關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友情的牽掛;「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是戀情的甜蜜。
引用三句古典詩詞,為人生之「情」——親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友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愛情(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畫下完美註解。
引導語還可由教師親自範寫,將教學內容之要點,以引導語方式示範習寫,一來可提供為學生範例,二來教師可在實際範寫過程中,掌握學生較難理解之處,教學時再加以釐清說明,拉近師生距離,更能彰顯教學成效。例如介紹學生最難理解的「映襯」修辭時,教師即可將「映襯」寓於引導語形式中,如:
如果沒有壞朋友來做為比較,可能感覺不出好朋友的珍貴;如果不是走過逆境,又怎麼會知道無波無擾的日子其實得之不易。只有懂得人生好壞相參本質之後,也才會懂得,真正令人心動的,不是錦繡大道上易凋的玫瑰,而是崎嶇小路中偶遇的小花草。有人說:毛毛蟲是醜陋的,然而,沒有醜陋的毛毛蟲,哪來的繽紛蝴蝶?
其實愈是平凡無奇的事物,愈能彰顯出真實深刻的意義。有人窮極一生追尋幸福,然而,始終遍尋不著,始終覺得幸福好遙遠、好陌生。幸福在哪裡?要去哪兒尋找它?有人踏遍鐵鞋也尋覓不著,彷彿追求「幸福」事件很難的事。
其實真正的幸福,就是每天準時上下課,下課後能跟家人一起吃飯、看書、聊聊今天的心情……。看似平常例行的煩瑣小事,其實才是最幸福的事,是真正的「幸福」。原來,根本不用跋山涉水去尋找,「幸福」就在你身邊。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由引人入勝的引導語引發學生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導師。」掌握引導語設計藝術,教學才能生動有效,語文教學才能真正開展貴新穎、富創意的多元化面貌。

古典詩歌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發表於95.05.17國語日報~古典詩歌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陳麗雲

古典詩歌和現在的學生,不管是時空、背景、語言文字……,距離都是遙不可及,要達到一場成功的古典詩歌教學,誠屬不易。帥老師的成功教學,除了自己優質的學養內涵及豐富用心的教學之外,大陸教育當局重視古典詩歌的教學,亦為挹注這場別開生面的唐詩教學成功之因。
大陸教育當局明言規定小學生畢業前須熟讀背誦古詩80首,中學生須背誦
古詩及古文數量則更高,這樣的教學訓練奠定學生一定的語文基礎與質量。是故,在帥老師進行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歌教學時,引導學生想像情、景,比較不同送別詩的詩句,其所提問學生字句、引導語皆出口成章、成詩,彷彿信手拈來,詩歌智庫就在他小小神奇的腦袋。台灣有老師提問:老師出口即詩詞,學生能聽懂嗎?學生能體會嗎?帥老師回道:大陸的國小學生都須背誦至少80首古詩,所以,這樣的教學在大陸任何地方應是沒問題的;而在台灣,因學生未必具有這樣的先備能力,所以,體會上會有稍許困難。但是,給學生一個詩歌教學的情境是很重要的。筆者深感認同,進行古典詩歌教學,千萬不要讓學生認為古詩僅只是古人的文學,文謅謅的不符時宜,而將之束之高閣。
筆者近期在任教班級嘗試進行古詩教學,結合圖片欣賞、輔以音樂曲調,在詩詞的吟詠中和詩人神遊,在想像的遨遊下和詞人共舞,師生共同經歷一場心靈饗宴,沐浴在文學爛漫中,學生不僅樂在其中,更是期待這樣活潑有趣的古詩教學,讓他們馳騁在古典浪漫的詩歌草原。是故,筆者建議進行古詩教學要以情境教學為血肉,以語文訓練為基礎;不能只是死背強記,生搬硬套,那閱讀古詩就味同嚼蠟,毫無美感可言,壞了學生古詩學習的胃口,甚至視為畏途。以音樂和圖片導入情境,透過意境想像、朗讀吟誦,將古詩之美深植學子心中,燃起縷縷思古幽情,提高學習興趣。換言之,古詩教學須結合情境教學讓學生體認古詩之美,願意打開童心、張開童眼來欣賞古詩,親近古詩,玩味古詩;掌握古典詩歌情感之美,音樂之美,從而終能體現古詩其深遠奧妙意蘊。
詩歌,是最精鍊的語言,是中華文化的寶典,是文學的珠貝,古典文學的搖籃。詩歌精湛的語言文字,深刻的意涵內蘊,動人的意境,雋永的情感,實是進行語文教育和審美教育重要的題材。中國詩歌源於《詩經》,浪漫《楚辭》繼之,漢代「樂府詩」承之,終至光芒萬丈的「唐詩」、「宋詞」等,使古典詩歌燦爛不朽。每一首詩,每一闋詞,往往蘊藏著一個美麗的故事,訴說著動容的情意。試想:讀王維《鹿柴》、《竹里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那自然幽靜的山林花草,賦予文學多少血肉;讀李白《贈汪倫》、《靜夜思》、《獨坐敬亭山》,那深層的感情,蘊含友情、思鄉、孤獨深刻的映照。學生們學習這些詩詞,言語行文必顯典雅優美,行為舉止應是文質有禮,透過這些古典詩歌,激發學子真摯激切的情感。在我們大嘆學生語文能力殆不如前,語文程度低落的同時,「古典詩歌教學」正是該努力提倡的標的。換言之,「古典詩歌教學」能讓學子感受語文神奇魅力,提升文學質量,薰陶真摯情感,深耕文化沃土。
美麗的古典詩歌,是學習生活的一頁歡歌,基層國小語文教師們,應多與學
生共同和李白、杜甫們為友,親近王維、孟浩然,與蘇軾、稼軒為伍,吟風弄月,師生共徜徉在古典詩歌美麗流域。

正視修辭格教學

發表於95.03.01國語日報~正 視 修 辭 格 教 學 陳麗雲

在「第四屆兩岸四地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暨研討會」中,來自海峽兩岸四地小學語文教學上的佼佼者,共有四節16場的教學觀摩,這些語文教學的優質尖兵們,為參與教學觀摩暨研討會的教師們,上了豐富結實的一課。
來自兩岸四地不同場域的教學者教授語文,筆者觀察出一共同點:正視語文教學中的「修辭格教學」。如:蘇蘭老師整節課的重點直接清楚點出:認識修辭__排比。與眾不同的,蘇蘭老師使用幾米繪本新作《失樂園》系列的五本書:《寂寞上場了》、《童年下雪了》、《魔法失靈了》、《秘密花開了》、《奇蹟迷路了》,教學生體認排比的形式,充滿創意,令人耳目一新。整節課配合蘇蘭老師幾近出神入化的精湛教學技巧,精緻的教學設計,讓師生共同經歷一場知性美的饗宴。另外,李宜欣老師教學目標:「運用簡易譬喻與擬人法描述對樹的觀察」;.歐陽素鶯及劉麗莉和陳小紅老師教學目標中亦提及教會學生「擬人」、「比喻」修辭格。可見,「修辭格教學」於兩岸四地語文教學中,重要地位不言可喻。
來自澳門的陳小紅老師,以<東方之珠>這一課對小學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由課本範文中的例句引導學生學習「比喻」修辭格,透過影帶的播放讓學生認識澳門著名建築,再藉由圖片讓學生發揮想像,自由聯想這些澳門名勝像什麼。研討會中,有老師提問:「台灣小學的『比喻』是在小三才開始教,澳門在小二就進行「比喻」學習,會不會太早了?」亦有老師建議:「在教授『比喻』修辭格時,是否先對學生講清楚「比喻」的概念,再讓學生仿做比較好?」
筆者深感納悶,「九年一貫」本國語文的基本理念中,就基本能力而言,修辭始於「欣賞、表現與創新」,提及「修辭」的能力指標僅只:「F1-8-2-1能分辨並欣賞文章中的修辭技巧。」、「F2-8-2-1能理解簡單的修辭技巧,並練習應用在實際寫作。」其中並未標明修辭格教學的序列性與什麼年級該教會哪些修辭格?何以有小三才能教「比喻」修辭格的立論?驗諸小學低年級教科書,其中已出現相當多的修辭格。目前至少已有二篇學術論文專論國小低年級教科書所出現的修辭格:
1、陳麗幸(2002)針對《本國語文低年級九年一貫教材審定本修辭方式比較》,提出:低年級國語科各版本教科書中出現的修辭方式有:感嘆、設問、摹寫、譬喻、轉化、映襯、雙關、象徵、呼告、鑲嵌、類疊、對偶、排比、層遞、頂真、錯綜、倒裝等十七種。
2、林芳如(2003)《國小一年級國語教科書修辭格之研究》,研究結果為:國小一年級國語教科書最常出現的是「類疊」,其次分別為摹寫、排比、轉化、感嘆、設問、頂真、譬喻、鑲嵌、映襯、層遞、回文、象徵。其中引用、誇飾、轉品尚未出現在國小一年級教科書中。
可見在國小低年級課本中已出現相當多的修辭格。筆者認為:低年級「比喻」、「擬人」等修辭格不是不能教,重要的是,教學須重方法。修辭格教學應讓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具體體現語文修辭之美,讓學生透過課本範文例句動態具體的比較,若不使用修辭格會變得如何?使用修辭格後,會造成什麼不同效果?是否更生動活潑、形象化呢?如:一樣描寫太陽升起的景象,「太陽慢慢升起。」「火紅的太陽,像一顆大火球一樣,慢慢的升起。」哪一個句子比較生動,使表達更清楚呢?若只是說:「太陽慢慢升起。」顯得呆板無趣;若加上「比喻」修辭格:「太陽像一顆大火球一樣」太陽的光芒和熱力立即會具體形象的跳躍出來。不須加上太多理論的概念、專業的術語束縛,透過具體的例句比較,讓學生感受原來使用修辭格會使文字充滿神奇魔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低年級就可進行。
修辭格教學是如此重要,對國小教師而言,如何教(具體方法)?教哪些(範圍)?先教哪些修辭格(序列性),如何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急切關注、亟待解決的問題。
修辭格教學,若只停留在修辭格僵化的辨識,制式理論的說明,靜態分析修辭格數量的起伏,對語文教學及對修辭格教學都是困乏而不足的,是縮小了「修辭格」的內涵,使多采多姿、興趣盎然的修辭格教學,內容變得片面狹窄、枯燥乏味,將修辭格教學引入誤區。
筆者認為:修辭格教學,要依照系統性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畫的安排教學內容。修辭格教學,要教會學生識別修辭格,劃清修辭格與非修辭格的界限,劃清各類修辭格之間的界限,並且了解各個修辭格的性能與效用。
修辭格教學宜「抓重點」,「學精采」,須把握重要修辭格,並能確實運用各重要修辭格;修辭格教學應明確教學意義,抓住修辭運用實質;修辭格教學應及早制定出教學大綱,使修辭格的教與學都有所衡準;修辭格教學應透過由語文知識的灌輸晉升到智力創意的培養,進而進入美育的薰陶;修辭格教學的目的、具體內容和要求須予以明確規定,師生方有統一、可遵循的標準,充實教學內容;修辭格教學應改進教學方法,結合創思教學技法,提高教學樂趣;應動靜結合,利用遊戲、活動、視聽影像等媒介豐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修辭格之美趣及情韻,以收教學效果;修辭格教學應強化學生修辭技巧和綜合能力的訓練,設計融貫知識性、情趣性和實用性之教學,使其更生活化、多元化、趣味化,以展現修辭格之音樂性、圖畫性與其意義性,讓修辭格教學真正活化、生動有效,培養學生真正學習帶得走的能力。
修辭格教學能提升學生語文質量,由「說得正確」,臻至「說得好」、「說得巧」、「說得美妙」,教師們應正視修辭格教學,讓學生在遊戲中體會,在練習中精進,在生活中妙用,以達到「玩深刻」、「抓重點」之修辭教學目標。

國小修辭教學漫談


發表於94.10.19國語日報


漫談國小修辭教學~陳麗雲

語文教學應是一種教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修辭教學則是創造美感、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上課藝術,「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是語文的教學原則,而「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就要走上修辭學、風格學的道路。」(呂叔湘,1980)是故,我們不能再輕忽修辭教學的研究,更不能忽視修辭教學這一已顯得非常必要的課堂語言藝術。
小學國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林文寶(1987)認為,為了提高國語文教學的素質,老師必須有分析修辭現象的理論和技能;王天福等(1991)認為國小語文教師在讀書教學上,應有「善用修辭,欣賞優美詞句」的語文知識和教學能力;董季棠(1992)也認為師範生應有的語文能力要包括修辭常識,教學才能勝任愉快。是故,在教學上,運用修辭知識的重要是不言可喻的。然而修辭知識在教學時的運用,並非把「修辭格」等等的理論硬生生的向學生講解、灌輸或乏味的記憶背誦,絕非生搬硬套,而是老師須透過活潑生動的修辭教學活動,將修辭知識「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於遊戲、生活或練習中領悟修辭的妙用,使學生能喜愛並能活用修辭,啟動孩子文學的心靈,使他們從「自然人」上升為「社會人」,進而上升為「審美的人」。

至於修辭教學的教材,當然以教科書內容最佳,教科書的內容是兒童精讀的材料,以課文中出現的修辭方式為例,兒童最容易接受,而老師在國語讀書教學的課文深究時,就是實施修辭教學的最佳時機。換言之,修辭教學是須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中的。
倪祥和(1985)論修辭的活的靈魂,修辭的三大基本原則是:[1]首先,修辭要適切題旨;其次,修辭要適應語體;再次,修辭須適應語境。這三大原則,一言以蔽之:「宜」字也。此三大原則,放諸於修辭教學,其理亦同。
何永清(1991)提出修辭教學的原則有以下四點:[2]
1. 不要使用太多的修辭專門術語。
2. 不要舉用太多成人作品的例子,用國語課本和小朋友的作品即可。
3. 不要用筆試方式作為教學評量。
4. 不要單獨進行作文的修辭教學,應和讀書或說話互相配合,在生動自然
的情境下自然學習。

  綜上所述,修辭教學實施的原則昭然若揭,然筆者認為,除關注實施之原則外,進行修辭教學過程中,尚須堅持三個結合:
一、 結合學習重點:
修辭教學應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以課文的學習重點為核心。修辭教學應如何發揮基本課文的「例子」作用,值得探討。由課文的分析中,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學到豐富修辭知識,運用修辭知識創作或修改自己的文章。修辭教學是欣賞課文的方法之一,應配合教科書的內容,注重「篇章修辭」,不可喧賓奪主。
二、 結合篇章修辭:
篇章修辭亦稱章法結構。篇章修辭是文章的結構法則,即詩文作者在安排全篇章節的若干辦法,包括文章的體裁、承轉等。具有章法關係的結構叫章法結構。修辭教學一定要合章法結構。總分、並列、遞進是常見的章法結構,尤以總分式是最基本的。若不符篇章修辭,僅是為修辭而修辭,那就將失之偏頗,如董仲書曾道:「得其處皆是也,失其處皆非也。」修辭,要收到良好效果,不在「多言」,而在「言之時」切合時機,符合章法結構。
三、 結合題旨情境:
陳望道:「修辭以適應題旨情境為第一義」,修辭的表達,都要為表達題旨、突出情境服務。一篇文章有中心思想,一段話有中心句或主要內容,這就是題旨。運用修辭必須考慮題旨、修辭方法,要處處為題旨服務。修辭的詞語、修辭格,本身並無好壞美醜、高低主次之分,用得恰當,適應思想內容的表達,即是好的、美的;用得不恰當,就是不好的、不美的。是故,語言文字、修辭表達的美醜是由題旨情境決定的,如「詩以意義為主,文以用意為上」即為此意。情境,指說話或寫文章時的多種背景、主客觀雙方的情況。應用修辭時應時時處處不忘情境,並千方百計適應其需要。切合題旨情境,用得恰當可達良好表達效果,就是好的修辭。是故,結合題旨情境即要求實施修辭教學須注重正確思想內容和完美修辭形式統一。修辭教學須緊密結合題旨情境,不要孤立進行,使學生體認修辭應適應題旨情境,不要機械模仿,生搬硬套。

修辭教學源於修辭學,然修辭教學非等同於修辭學;修辭格是修辭學及修辭教學中重要的共同組成部分。
修辭教學,要依照系統性和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畫的安排教學內容。先教哪些修辭知識,如何進行教學,有計畫的側重講授教學,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提高教學質量。
由古至今,人們用語言互相傳達自己的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自己的感情。這裡所謂的語言「藝術」即「修辭」。「修辭」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審美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是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美化語言的主要表現手段。這種美的語言為美的內容服務時,就能產生理想的表達效果,也就是修辭的全部內容。是故,修辭教學不僅是一些規律手法的介紹、實踐,更是對學生語言美的教育,對學生道德品質、思想情感的薰陶。換言之,修辭教學所研究的是美的規律在語言中的體現。是故,修辭教學過程的實質也就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美的教育過程,值得老師們正視之。
[1] 倪祥和(1985)。<修辭的活的靈魂------論修辭的三大基本原則>。載於中國修辭學會編之「修辭學論文集」第二集,(PP.1-12),福建。
[2] 何永清(1991)。<國小中年級作文修辭教學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2),PP.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