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轉化」修辭的源泉活水

此文稿麗雲發表於99.01.06 國語日報第13版
「轉化」修辭的源泉活水
「修辭」是語言文章的化妝師,善用它不僅能真切的傳情達意,更能展露語文的美感與情意。其中,「轉化」讓物我合一,情感相融,讓語文表達更生動活潑,文句更「鮮活」起來。

所謂「轉化」,就是指在描述時,轉變人、事、物等原來的性質,呈現另一種人、事、物等屬性的新性質。一般可分為:擬人(人性化)、擬物(物性化)、形象化(虛實轉換)三種。
「擬人」、「擬物」就是將具體的人事物加以人性化或物性化。例如:
「天熱了,體貼的小樹給爺爺撐開綠傘。」「熱情的流水是一位長跑選手,一邊跑還一邊哼著歌。」把人的動作行為(撐傘、跑步、哼歌)、思想感情(體貼的、熱情的)賦予植物或無生物(小樹、流水),這就是「擬人」。「不知道有誰在撕毀著我的翅膀,使我不能飛揚。」、「把你的喉嚨關上」就是把物的特性(翅膀、關)轉化給人,把「人」當作「鳥」來寫,把「喉嚨」當作水龍頭可以「關上」,這就是「擬物」。

而「形象化」則是虛實之間的轉換,例如:「把愛剪碎了隨風吹向大海。」「我嘗到沉靜的美味。」就是將抽象看不到、摸不到的「愛」、「沉靜」轉化成可剪碎丟擲到大海或可品嚐的實體,這就是「形象化」。

而一般現場教師最為困擾的是:物性化和形象化如何區分?甚至於會有誤解的情況。例如:「思念從此生根」、「把祝福別在襟上」這屬於「轉化」沒有問題;然而,是使用了「轉化」中的「擬物」或是「形象化」呢?筆者曾看過有如此的錯誤說法:
「思念從此生根」和「把祝福別在襟上」兩句中,「思念」、「祝福」皆屬於人的感情或行為,將「思念」擬為植物一般能生根,「祝福」能別在襟上,「生根」、「別」便使人的「思念」和「祝福」物性化了,因此這兩句都運用了轉化修辭中的「物性化」,亦即「擬物」。

其實,這應該是曲解了「形象化」的真正意涵。筆者認為:「思念從此生根」、「把祝福別在襟上」應屬「形象化」,並非「擬物」。因是把抽象的「思念」、「祝福」具象化了。換句話說,「形象化」是好像有著繪畫的能力,將抽象的虛體事物具象化了;而「擬物」的物性化只是將具象的事物轉化成另一具象事物而已。

簡單一點講,「形象化」和「擬人」、「擬物」最大的不同處,便是具體和抽象之別。「桃花笑春風」是「擬人」;「把你的喉嚨關上」是「擬物」,因為桃花、喉嚨都是實體。而「把愛剪碎了隨風吹向大海」便是「形象化」,這「愛」一如之前的「思念從此生根」、「把祝福別在襟上」的「思念」、「祝福」一樣,都是抽象概念,只要是抽象事物具體化,都屬於「形象化」。也就是說,其實「形象化」中,是可能包含「擬人」、「擬物」的人性化或物性化的概念元素。例如:「正義被綁著示眾,真理被蒙上眼睛」,即將虛體的「真理、正義」轉成可被「綁」被「蒙上眼睛」的實體(含著「擬人」的人性化元素),它是「形象化」而非「擬人」。

當然,修辭的妙用應結合閱讀與寫作,辭格的判讀不是最重要的。修辭應在生活中感受,在創作中善用,這才是還諸修辭美感的原始面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