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打開議論新視窗(九) 篇章寫作:比讀書更重要的事

104.03.17刊登於國語日報第11版(語文版)的「打開議論新視窗」系列專欄~議論類的閱讀與寫作。
【議論新視窗】9   篇章寫作:比讀書更重要的事       文/陳麗雲
決定表述方式
前幾週我們陸續談過了寫作議論類文章的方式與要點,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如何寫一篇完整的議論類文章。
下筆寫作之前,要先決定文章以何種表述方式進行書寫比較適切生動。「比讀書更重要的事」這個題目可以寫成說明文,也可以寫成議論文。然而,若是以說明文的角度去寫,可能只能談到皮毛,搔不到真正癢處;所以,若能以夾敘夾議的方式來論述,當然會是比較有說服力的。若是以記敘文方式寫,然後點出真正的主題,這也是可以的;不過,這樣的方式寫作功力要夠高,否則很難寫得出色。
審題
這個題目的審題,要抓住兩個關鍵詞:第一是「讀書」,第二是「更」重要的事,兩者之間並不矛盾。要特別注意的是題目並非說讀書不重要,而是說讀書雖然是獲取知識的途徑,卻未必是最重要或唯一的人生標的。不同的價值觀,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審題時可別曲解了題目的本意。
文章開頭確立論點~        )是比讀書更重要的事
文章一開頭,可以開門見山,直接破題立即點出全文的重心──   )是比讀書更重要的事。在思考的時候,可以利用下面的聯想圖,將所想到的材料都先寫下來,之後再選擇比較喜歡的主題。這個題目,可以通篇只寫一個主題,也可以整篇寫二~三個主題。例如:
※有人說:「健康是最大的財富。」也就是說,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擁有追求夢想的利器;相反的,沒有健康,所有的一切都是0所以,我認為,比讀書更重要的事,便是擁有健康的身心。
※讀書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豐富人生,看到更高更遠的世界;讀書是如此重要,但是,我認為培養良好的品德、擁有健康身心和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都是比讀書更重要的事。
佈局與構思
若以「擁有健康的身心」為主題,可以先說明健康的重要,再列舉一些例子或理由來驗證;或者把一些例子或理由歸納起來,建構出「健康」是很重要的。可以依序述說以下幾點:
(1)    為什麼健康比讀書更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健康的人是否能讓讀書、學習更愉快?更有效益?(是)
(3)    一個角度,二個支持:有哪些例子或理由可以支持你的想法,至少要有二個例子或理由,才能讓文章更有說服力。
例子(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沒有健康,會對你的人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提出作法:你會如何維持你自己的健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統整你的看法和想法,再次重申健康的確比讀書更重要。(總結)
小試伸手,換我做做看

確定你的論點後,擬定寫作大綱,並依照大綱完成整篇的寫作吧!

打開議論新視窗(八) : 正反舉例,對照烘托

104.03.03刊登於國語日報第11版(語文版)的「打開議論新視窗」系列專欄~議論類的閱讀與寫作。
【議論新視窗】8   正反舉例,對照烘托            文/陳麗雲
    議論類的文章,建立正確的論點之後,接著應提出富有說服力的「論據」進行論證,方能發揮令人信服的作用。若能提出正確、具有代表性、創新的例子支持立論,便能立即說服他人,因為具體的例子便是最佳的論證。可見議論類的文章,這中間的舉例是非常重要的。
    舉例時,可以多舉幾個例子,讓人物或事件成為論點的最佳印證;若例子數量越多,更可發揮效力,增添文章說服力。
例如「談辯論」:
舉例一
孟子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以「善辯」著稱。他擅長用比喻、問答的方法,和嚴密的邏輯推理,一步一步引導對方思考,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這種「引而不發」的說話技巧,比直接闡述主張,更能達到效果。
舉例二
西方有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擅長用問答的方式探討真理。他總是先接受對方的說法,然後找出對方說法中的疑點與矛盾,層層反問,一一釐清。這種論辯的方法,成為影響西方討論問題的重要方式。
    瞧!舉出二個例子是否比只有一個例子更讓人信服呢?
舉例時,也可以將正面和反面的例子同時呈現,相互烘托,以強化突顯題旨,讓正反的例子更加形成對比,強化論點。例如「努力與收穫」:
正面舉例
國際知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五歲時就能輕鬆演奏巴哈的組曲所以被譽為音樂神童」。但是他並不因此而志得意滿仍然每天持續的練琴除了練習之外為了更細膩的表現出樂曲的意境他還用心的體會作曲家創作的心路歷程終於演奏出一首首打動人心的樂曲讓聽眾聽得如痴如醉
反面舉例
反觀另一位被稱為神童的方仲永五歲就寫的一手好詩所以父親常常帶著他到處參加宴會誇耀他的才華因為沒有繼續努力求學幾年後這個人們口中的神童」,表現不再那麼突出就顯得和平常人沒什麼兩樣了
舉例時,若能一段就舉出二個以上的正例或反例,那將讓議論寫作到達更高層次,因為論據佐證數量如此多,論點的可靠性愈強,更凸顯作者的博學多聞。例如「談謙虛」:

謙虛的態度可以使我們獲得貴人相助,例如三國時代的劉備用一顆謙虛的心,去拜訪隱士諸葛亮,而得其下山相助;唐太宗能廣納建言,才能建立大唐盛世,可見謙虛的態度能感動人心,並帶來意想不到的助益。(二個正面舉例
態度驕蠻、自以為是的人,反而容易傷害自己。西楚霸王項羽自以為兵力強大,聽不進謀臣的建言,招致大軍慘敗,使他自刎於烏江夜郎時西南地區的小國,夜郎王以為自己的國土很大,不知道自己只是一小州之主,如此自不量力,反而自曝其短、徒留笑名,因此自滿會讓人迷失。二個反面舉例
小試伸手,換我做做看
以「談合作」或「努力與收穫」為題目,學習正反舉例的方式,寫出論據。

打開議論新視窗(七):論據舉例,增加說服力

104.02.10刊登於國語日報第11版(語文版)的「打開議論新視窗」系列專欄~議論類的閱讀與寫作。


【議論新視窗】7   論據舉例,增加說服力            文/陳麗雲

    想要說服人,除了提出正確、鮮明的論點外,重要的是舉出有效的論據,以增加論證的強度與可信度。論據就是舉例,是作者用來佐證論點的根據,可以提出事實或例子以支持立論,強化論點的說服力。
論據一般可分成二種:如果提出歷史故事、人物或親身經驗等等的事實來協助說明論點,這就是「事實性的論據」;如果是舉名言佳句、哲學思想或俗諺來幫助說明,這就是「理論性的論據」。
以「實踐」這個題目為例子來說,若舉人物為例:「愛迪生致力於科學實驗的研究,經歷了數不清的失敗,卻仍堅持不懈,終於成就了『發明大王』的美稱。」這就是「事實性的論據」。如果寫成:「『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知識光靠空談是不夠的,一定要親身實踐,才能體悟其中的真理。」這便是「理論性的論據」。
以「談謙虛」為例,舉事件或人物來當例子,便是屬於「事實性的論據」,例如:

鐳質的發現者居禮夫人,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並獲頒無數個獎章,對於各項殊榮,她總不以為意。有一次,一個友人到她家作客,卻看見她的女兒在玩一枚金質獎章,訝異到說不出話來。居禮夫人笑著說:「榮譽就像玩具,玩玩就好,否則將會一事無成。」(舉居禮夫人的事件為例
越結實飽滿的稻穗,越是低頭。因為結實的稻穗較重,稻梗就會往下彎,反之不結實的稻穗很輕,稻梗就挺直。就像人一般,越是謙虛成熟的人,越懂得彎腰,內斂的表現自己;不像半瓶水,一知半解,過度膨脹自己,輕輕一搖就很大聲。舉稻穗(物)為例
若是引用古今中外的名言,則成為「理論性的論據」,例如:
《書經》:「謙受益,滿招損。」謙虛待人對自己才有好處,驕矜自滿只會招人嫌怨,沒有益處。我們做人應該隨時保有一顆謙卑的心,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謙虛才能讓我們有更進步的空間。
論據的舉例,書寫時可以

什麼人  
做了什麼事 
產生了什麼結果或影響
的方式進行,例如「做時間的主人」:


要妥善的運用時間,就要懂得做計畫,再依照計畫執行,才能達成預定的目標。企業家嚴長壽先生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公司當遞送文件的服務生。他每天都提早一個小時上班,將所有的資料、文件仔細分類,並安排好傳送的路線。這一個小時的事先計畫,使他每天都能迅速且有效率的達成任務,而且還能空出時間做更多的事,不但對公司有更大的貢獻,也因此奠定了他日後成功的根基。

什麼人
做了什麼事
產生了什麼結果或影響
大文豪歐陽脩
為了善用零碎的時間,有一個「三上」的祕訣,因為他工作很忙,僅能利用「馬上、廁上、枕上」這些短暫的時間,安靜、專心的思考、寫作,
因此完成了許多文章。


小試伸手,換我做做看
以「談謙虛」或「做時間的主人」為題目,學習上述運用舉例的方式,寫出論據。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打開議論新視窗(六)~議論小雛型

104.01.27刊登於國語日報第11版(語文版)的「打開議論新視窗」系列專欄~議論類的閱讀與寫作。
【議論新視窗】6   議論小雛型:我認為......因為......  文/陳麗雲
我們對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有時未必與人相同,有時需要積極獲得認同,這時,如何說服對方呢?如何捍衛自己的看法讓人家接受呢?此時,提出有力的理由是最好的方式。例如你很想要看一個電視節目,那該如何說服家長讓你可以看電視呢?

你可以先提出你的看法(我想看這個電視節目),再加上二、三點理由,增加說服力。例如:
我想看這個電視節目。因為看這個節目可以增長知識,就像閱讀書報一樣,讓我學習到許多課本沒教到的新知;看這個節目可以豐富我的學習,擴充我的視野,啟迪我的思想;看這個節目可以讓我抒發一整個禮拜上課緊張的壓力,可以讓我適度的休閒與放鬆。所以,請讓我看這個電視節目吧!
瞧!想看電視節目可以振振有詞提出三大理由:
一、增長知識
二、豐富學習
三、抒發壓力
像這樣有條有理,理性陳述看法的方式,是否比發脾氣、吵鬧更具說服力,更能達到目的呢?
又如:「考完試後在班上公布班級名次是不好的」,你可以這樣表達:
我認為考完試在班上公布班級名次是不好的。因為會讓考不好的人覺得很傷心、很挫敗;也可能讓考得好的人頓時驕傲自大起來,破壞班上的和諧氣氛,讓同學們一直為成績和排名斤斤計較。所以,我不贊成考試結束後在班上公布班級名次。
又例如:有人認為小學生有必要帶手機上學,可我認為這是不必要的,可以這麼說:

有人認為手機對現代人而言,已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小學生有必要帶手機上學,以方便和家人聯絡。然而,我認為小學生沒有必要帶手機上學。
因為第一:帶手機上學會影響學習,上課時容易分心。即使是上課時間,但有的同學還會互傳訊息或講悄悄話,有的還會不小心流連在網路或遊戲上,導致上課不專心聽講,那是非常糟糕的事。
第二:現今是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手機隨時可上網,但網路上充斥著許多虛擬情境,例如利用網路交友是很普遍的事,但很可能帶來許多問題和危險。而且有些不適合小學生看的圖片或資訊,很容易利用手機傳遞,這可能會帶來詐騙電話、色情簡訊等等的困擾,更可能危及小學生的安全。
第三手機因為機種不斷的推陳出新,以及功能擴充、造形炫麗,也成了同學間比較、競爭的消費品和炫耀品,物質欲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有的同學為了擁有更炫、功能更好的手機,發生勒索、偷竊、搶奪等犯罪問題,也間接提高了校園犯罪率。
    所以,我認為小學生沒有必要帶手機上學。

小試伸手,換我做做看
   你認為「小學生有必要帶手機上學嗎?」先提出你的看法,再參考上列形式,提出二~三個理由,最後做出結語。
我認為小學生......
因為第一......
第二......
第三......
所以,



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打開議論新視窗(五):議論開頭的寫法(二)

104.01.13刊登於國語日報第11版(語文版)的「打開議論新視窗」系列專欄~議論類的閱讀與寫作。
【議論新視窗】5     議論開頭的寫法(二)   隔週二刊出 文/陳麗雲
引用名言,比喻題旨
議論類文章的開頭,除了上次介紹的「破題法」和「設問法」之外,常見的還有下列的方式:
引用法這是引用名言、俗語,或大家公認的道理,作為自己論述的依據,以提高說服力。例如「談謙虛」:
                    俗話說得好:「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就是說,謙虛嚴於律己的君子,常保持謙卑的態度,藉以修養自己的德行;相反的,如果態度傲慢過於自大,常會使別人覺得驕橫而不想親近;所以,我們要做一個謙虛而不狂妄的人。

     又如:「失敗者的覺醒
                  「人生的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於能夠屢敗屢戰。」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失敗而喪志,無法從失敗中記取教訓,那就會導致再次的失敗。誰從沒有過失敗的經驗?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保有「失敗者的覺醒」。

           運用「引用法」能讓人眼睛一亮,感覺作者博學多聞,增加說服力。在文章
的開頭,引用與內容相的名言、成語、詩句等,可以起到統領全篇,提綱挈領
的作用。引用的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是文章主旨。例如:「勤
奮與成功」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發明大王」愛迪生用這句話告誡世人:與其迷信天資對個人成就的決定作用,不如腳踏實地,努力工作,這樣才能得到豐碩的成果。
 又如:「寬容的力量」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曾說:「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你的腳
    上,這就是寬容」。是的,紫羅蘭對踩扁它的那隻腳是如此的寬容。寬容是什麼?寬容      是以寬大、有氣量、不計較的心面對不完美;寬容代表著尊重、信任、理解和溝通,是       溫暖的陽光,能將心靈照亮。


比喻法這是把主題比喻成其他東西或景象,作為文章的開端。尤其遇到難以理解或無法一語道盡的題目時,利用和主題有共同特點的人、事、物來比喻題旨,就能把題目變得淺顯易懂。例如:「開卷有益」
                    圖書館裡的書,五花八門,包羅萬象。書籍,是知識的寶庫,是人類的好朋友;翻開它們,就好像展開一趟又一趟新奇的尋寶之旅。打開世界名人傳記,古今中外傑出人物的故事,便出現在我們眼前。


例如:「讚美與責備」
                     讚美是一種神聖的語言,猶如甜蜜的歌聲,令人喜悅,有一種鼓舞振奮的力量;責備是一種莊嚴的警語,卻如秋霜,雖能震聾發聵,卻也令人失去興趣,灰心喪志。讚美別人,彷彿用一支火把照亮別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大讚美小責備,多讚美少責備,發自愛心的讚美與責備就能感動人心。 


又如:「自治與自律」
    自治彷彿是曲調,自律彷彿是五線譜,人們彷彿是音符。音符可以自由的舞蹈在曲         調中,卻不能跳脫五線譜的方格外。在這民主自由時代,雖然開放但卻不能馬虎。         自治,用有限的自我彩繪青春;自律,用良知與良能來規範自己,通往成功。懂得         自治與自律,才能譜出一首美妙的人生之曲。(陳竑諺)

    「比喻法」運用比喻開頭,加入作者鮮明感悟,引起讀者對要說明的事物或道理的興趣。例如:「淚和笑」
                 人生,是一部悲喜劇。悲與苦釀成了甘醇的葡萄酒,喜與樂灌溉了芬芳的奇葩。剛
        出 生的小寶寶,呱呱墜地時,嚎啕大哭。直到躺在母親的懷裡,才含笑入睡。淚和
        笑,透露了人內心的感受,道出了生活的多采多姿。(陳竑諺)

小試伸手,換我做做看
   運用上述其中一種的方式,以「男生和女生」為題,寫出文章的開頭。







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打開議論新視窗4:議論開頭的寫法(一)

103.12.30刊登於國語日報第11版(語文版)的「打開議論新視窗」系列專欄~議論類的閱讀與寫作。

 【議論新視窗】4     議論開頭的寫法(一)   隔週二刊出 文/陳麗雲

    議論類的文章是以表達主張與觀點的為主,所以,通常會在開頭就點出作者的主張,即是這篇文章的論點。議論類文章的開頭,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
破題法:這是在一開始就點明題目的中心意旨,把話題點穿,直接了當觸及文章的核心,為後繼的反覆辯證鋪路。由於挑明了說,所以寫來理充詞沛,氣勢磅礡,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人稱為「開門見山法」或「直起法」。
例如「比讀書更重要的事」:

有人說:健康是1,知識、財富、學歷、身份……都各代表一個0。讀書雖然是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鑰匙,但是,沒有健康的身心,縱使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擁有再多的財富與尊榮,沒有前面的1——健康,也還是0罷了。所以,我認為,比讀書更重要的事,便是擁有健康的身心。








「破題法」就是解釋題意,所以不限於任何文體使用。但是,就實際下筆的作用來說,以議論型的題目使用次數最頻繁,也比較能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當然,也可以一開頭就把題目的字樣嵌入文中,例如:
比讀書更重要的事,就是擁有健康的身心。」
這樣的敘述方法更直接,可以直指重心,讓人一目了然。然而若要採用這種方法,必須讓承接的敘述擁有更強大的氣勢,才能與開頭相互烘托。

設問法:這是先就題目的主旨設定一個或幾個疑問,然後再接著回答來引出主題,這種以一問一答或數問一答的開頭方式,引發讀者的思考與好奇心,並有了想一探究靜的想法。
例如「做時間的主人」:
如果一個人可以活一百歲,他一生擁有的日子,大約是三萬六千五百天,扣除睡眠、吃飯、刷牙、洗臉等,剩下的時間到底還有多少?算一算,竟然只剩下不到一半!而這些僅存的光陰,從我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開始悄悄的溜走,毫不止息。時間是多麼的珍貴,卻又是多麼的無情,我們一定要妥善的運用,讓它發揮最大的價值。
又如「分享的力量」:
上海倫敦怎麼去才好玩?」這是上海一家電器公司的有獎徵答題目。 第一特獎是四十吋彩色電視,參與這個活動的情況異常熱烈,書信有如雪片般的飛來。競逐者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不乏教授、大學生、上班族甚至家庭主婦,答案是無所不包,創意是無奇不有。決選的結果出乎意料:由一個小學生雀屏中選。他的答案很簡單:「跟好朋友一起去,最好玩。」的確,誠如評審給的評價:「分享的快樂,遠勝過獨自的擁有。」

「設問法」運用提問開頭,能發人深思,有時,也可先針對題旨提出反
問,而且只問不答,這種形式更可以引起讀者的興趣。例如「新的意義」:
你們有沒有見過田裡初出土的新苗?你們有沒有吃過剛出爐的麵包?你們有沒有讀過才出版的新書?

小試伸手,換我做做看
   運用上述其中一種的方式,以「比讀書更重要的事」為題,寫出文章的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