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打開議論新視窗(八) : 正反舉例,對照烘托

104.03.03刊登於國語日報第11版(語文版)的「打開議論新視窗」系列專欄~議論類的閱讀與寫作。
【議論新視窗】8   正反舉例,對照烘托            文/陳麗雲
    議論類的文章,建立正確的論點之後,接著應提出富有說服力的「論據」進行論證,方能發揮令人信服的作用。若能提出正確、具有代表性、創新的例子支持立論,便能立即說服他人,因為具體的例子便是最佳的論證。可見議論類的文章,這中間的舉例是非常重要的。
    舉例時,可以多舉幾個例子,讓人物或事件成為論點的最佳印證;若例子數量越多,更可發揮效力,增添文章說服力。
例如「談辯論」:
舉例一
孟子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以「善辯」著稱。他擅長用比喻、問答的方法,和嚴密的邏輯推理,一步一步引導對方思考,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這種「引而不發」的說話技巧,比直接闡述主張,更能達到效果。
舉例二
西方有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擅長用問答的方式探討真理。他總是先接受對方的說法,然後找出對方說法中的疑點與矛盾,層層反問,一一釐清。這種論辯的方法,成為影響西方討論問題的重要方式。
    瞧!舉出二個例子是否比只有一個例子更讓人信服呢?
舉例時,也可以將正面和反面的例子同時呈現,相互烘托,以強化突顯題旨,讓正反的例子更加形成對比,強化論點。例如「努力與收穫」:
正面舉例
國際知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五歲時就能輕鬆演奏巴哈的組曲所以被譽為音樂神童」。但是他並不因此而志得意滿仍然每天持續的練琴除了練習之外為了更細膩的表現出樂曲的意境他還用心的體會作曲家創作的心路歷程終於演奏出一首首打動人心的樂曲讓聽眾聽得如痴如醉
反面舉例
反觀另一位被稱為神童的方仲永五歲就寫的一手好詩所以父親常常帶著他到處參加宴會誇耀他的才華因為沒有繼續努力求學幾年後這個人們口中的神童」,表現不再那麼突出就顯得和平常人沒什麼兩樣了
舉例時,若能一段就舉出二個以上的正例或反例,那將讓議論寫作到達更高層次,因為論據佐證數量如此多,論點的可靠性愈強,更凸顯作者的博學多聞。例如「談謙虛」:

謙虛的態度可以使我們獲得貴人相助,例如三國時代的劉備用一顆謙虛的心,去拜訪隱士諸葛亮,而得其下山相助;唐太宗能廣納建言,才能建立大唐盛世,可見謙虛的態度能感動人心,並帶來意想不到的助益。(二個正面舉例
態度驕蠻、自以為是的人,反而容易傷害自己。西楚霸王項羽自以為兵力強大,聽不進謀臣的建言,招致大軍慘敗,使他自刎於烏江夜郎時西南地區的小國,夜郎王以為自己的國土很大,不知道自己只是一小州之主,如此自不量力,反而自曝其短、徒留笑名,因此自滿會讓人迷失。二個反面舉例
小試伸手,換我做做看
以「談合作」或「努力與收穫」為題目,學習正反舉例的方式,寫出論據。

沒有留言: